第十二届飞机航空电子国际论坛在上海市举行
第十二届飞机航空电子国际论坛在上海市举行
6月28~29日,第十二届飞机航空电子国际论坛在上海市举行。首日,主论坛与航电系统测试技术研讨会同期召开;次日第六届机载软件与机载电子硬件专业分论坛和主论坛并行召开,并举办了首届飞机航空电子青年论坛。
本次论坛以“智慧航电赋能绿色飞行”为主题,议程设置丰富,围绕座舱系统,eVTOL,控制、导航和制导系统,数据与传感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机载软硬件等6大板块展开,涵盖了航空电子系统的各个方面。
来自业界专家、资深从业者的分享,聚焦各自细分的技术领域,内容专业性很强性,对笔者这样的行业新闻记者来说,实在难以在短短2天内完全“消化吸收”,本文着重记录以若干“关键词”为引子的内容综述。
可以说,借助行业论坛这个“窗口”,我们得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近年来航空业(乃至是互联网科技界、工业界)的热门新技术和新概念,并跟随专家,进一步看到了这些新技术新概念即将在航空业的落地应用与远期的应用前景。
本届航电论坛上有2家来自上海当地的eVTOL企业做了相关分享,而eVTOL在成为航空领域“新赛道”的同时,也在推动着航电系统的革新。
这背后是eVTOL的独特气动、垂直起降阶段、状态转换等特性给航电系统带来的全新需求。以显示系统为例来看,相比于传统通用飞机,eVTOL飞行中的控制变量、所需要的显示数据参数都增加了,比如要显示飞控系统状态(副翼偏度和状态、方向舵状态、升降舵偏度和状态)、电机状态(扭矩、转速、温度、旋翼的桨距角、短舱倾转角等)、电池状态(剩余电量、电压、电流、温度)、告警信息等等。但同时这些数据的显示就要“详略得当”,以降低飞行员的信息处理负担、降低工作负荷。
上海当地eVTOL企业时的科技在本月中旬发布的E20 eVTOL原机。
目前作为eVTOL企业稳妥迈出的第一步,缩比模型、技术验证机、原型机上的航电系统通常是基于现有的成熟架构,尽可能选用技术标准规范件(TSO件),但eVTOL的未来注定是要跳出这一窠臼的,正呼唤变革性的航电系统。eVTOL独特的垂直起降方式、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城市楼宇间运营环境带来的挑战、降低飞行员工作负荷等多方面需要之下,就要求eVTOL的航电系统具备高度自动化和高可靠的包线保护功能,以实现无忧操纵;“智能飞行”也就意味着对航电系统的计算平台算力提出了非常之高的要求(比如多核、超轻量化、分布式等);以及“互联化”之下的低延时通信数据传输、低空组网、空域数据共享等。
另外,不论是eVTOL的城市飞行环境所面临的飞行安全挑战,还是当下通用飞机、直升机等机型在低空飞行,复杂地形、低能见度、恶劣气象条件下的飞行乃至是在应急救援、减灾过程中的飞行等等,其背后的飞行安全都离不开作为航电系统中的气象雷达、感知与防撞系统、地形感知与告警系统、飞行管理系统FMS、三维地图和数据库等诸多子系统的支撑与保障。这种关系,亦如上文中机载卫星通信系统之于航电系统的“高速互联”。
关于eVTOL的未来,自主飞行是趋势,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比如“自主”中的难点是飞机如何自主执行空管命令、对于“自主”的适航验证思路尚不明确等。所以国内外eVTOL厂商在技术路线上基本都选择在eVTOL中保留飞行员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