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OL,为何成为蓝海赛道?

eVTOL,为何成为蓝海赛道?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而言,交通拥堵是影响出行效率的首要问题。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大城市的“打工人”平均每天花72分钟在通勤路上!

 

 

假如你工作在上海,居住在苏州,每天当你下班时,你可能会先坐地铁到高铁站买票,然后乘高铁回家,单程时间也要一个多小时。如果现在告诉你:有一种新的交通方式,可以在半小时内让你从办公室回到苏州的家里,是不是很诱人呢?

没错,这种梦幻出行的全新方式就是最近在国内外火到发热的eVTOL,将助力该梦想成为现实。

关于eVTOL

eVTOL指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根据其不同的构造方式,eVTOL垂直起降飞行器主要分为两大类:垂直起降固定翼eVTOL和多旋翼eVTOL。作为一种新型的中短途空中交通工具,eVTOL未来潜在应用涉及城市客运(UAM)、区域客运(RAM)、货运、个人飞行器、紧急医疗服务等多种场景模式,将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eVTOL,为何成为蓝海赛道?

作为一种创新交通方式,eVTOL具有安全性高、噪音低、制造成本低、运营成本低等优势,体积较小,同时不依赖跑道,飞行和停放的时候自由度更大,更有利于在城市内通行,是未来UAM市场的主流方案。

 

 

摩根士丹利在20215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eVTOL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预计到2030年,单是全球UAMTAMTotal Addressable Market)将超过550亿美元。到2040年和2050年,全球UAM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1万亿美元和9万亿美元。罗兰贝格认为,到2050年,全球95个主要城市将有9.8万个eVTOL投入使用。

除资本青睐之外,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民航局及各地对于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欧美的航空主管机构也已经在着手制订对应的适航规则。

玩家集成,如何跨领域合作?

目前eVTOL领域的玩家有两大类,一类是主机厂,主要负责飞机设计、系统集成、机体制造等;另一类是飞行系统供应商,主要为飞机提供电池、飞控系统、导航及综合航电等,通常两者一同完成适航取证工作。

对前一类主机厂玩家,除了波音、空客、巴航等航空巨头外,汽车主机厂商丰田、戴姆勒、现代、吉利也纷纷下水,另外比例更多的是众多的初创公司,国际上知名的初创公司如JobyArcherLiliumVertical以及Volocopter等,国内有亿航、小鹏、峰飞、时的、沃飞、沃兰特和磐拓等,目前全球从事eVTOL开发的项目已经多达300余项。

有消息称,德国Volocopter公司计划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提供空中出租车服务。

 

 

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商用飞机和汽车的新的交通方式,eVTOL飞行器也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挑战,包括噪音问题、电池续航性、适航安全性、空中交通管理及专业的研发平台等专业及政策方面的需求。

随着高容量电池、电机、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全球资本扎堆到eVTOL赛道,加之各国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未来使用eVTOL飞行器出行是可预见的,未来10年内,可能实现百公里内单次出行成本比坐出租车还要低,并且在出行时间上缩短三分之二以上。

 

 

目前,eVTOL飞行器行业里的各玩家正开展激烈的争夺赛,在产品研发、飞行测试、监管认证、品牌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较量,谁能率先推进eVTOL商用化并成为塑造新业态的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