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低空经济四年发展方案:低空产业园5个,引育低空经济企业600家,规模突破600亿元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及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要求,根据浙江省《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具体如下:

一、公开征求意见时间:

2024年5月31日至6月12日。

二、反馈意见途径:

(一)电子邮箱:dk20246@163.com;

(二)联系电话:18368030706,联系人:丁臻楠;

(三)通信地址:杭州市拱墅区中河北路106号市交通运输局交通大楼613室。

附件:

1.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征求意见稿).docx

2.关于《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起草说明.wps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5月31日

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及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要求,根据浙江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统筹推进低空交通、低空产业发展。低空产业加快补链强链,促进产业能级整体跃升;低空交通依托管理改革,充分用好空域资源,打造空地一体交通体系,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杭州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的领军城市。

——低空产业能级大幅跃升:聚焦低空基础设施、低空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重点领域,实行产业补链强链,营造最优产业生态。到2027年,打造低空创新产业园5个,催生头部企业或关键环节企业10家以上,引育低空经济链上企业600家以上,力争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低空交通网络基本成型:全面布局、分步分层推进“基础网”“航线网”“飞服网”建设。到2027年,建成各类无人机起降场(点)260个以上,开通城市城际低空航线500条以上,建成全市统一管理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全市“三张网”全覆盖。

——低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依托空中交通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空域规划、航线划设、飞行准入、运行管理、交通管控、空地安全等标准规范,形成支撑低空交通安全有序发展的管理制度体系,并有效运行。到2027年,实现无人机安全运行超百万架次/年。

——低空应用场景丰富多元:着眼客货运输、公共服务、文体旅游消费等领域大力开展低空应用推广。重点打造“低空+电商物流”“低空+城乡治理”“低空+文体旅”三大应用品牌,加快探索“低空+客运”新业态。到2027年,低空物流总量进入全国前5位,全市低空飞行量超过180万架次/年。

——低空试点示范成效显著:全力争创国家低空经济发展相关试点示范,鼓励推动区、县(市)开展省级示范试点创建工作。到2027年,全市3~5个区、县(市)纳入低空经济省级相关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

二、工作任务

(一)加快补链强链,建设低空产业创新高地

1.加大低空企业招引培育。绘制产业链图谱,建立低空经济企业数据库。以“提升制造,强化应用”为发力点,构建杭州低空特色产业链。加大力度招引整机研发、关键部件、先进材料等低空制造链主企业落户杭州。引导和支持电商物流、空地保障、城市安全等低空应用企业做精做专做强。深入实施“鲲鹏计划”“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等培育计划,梯度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创新能力强的“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至2027年,新招引链上企业20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各区、县(市)政府,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快低空产业园区建设。依托现有低空经济发展条件,加大产业园培育建设力度,引导既有制造、文体相关产业园向低空经济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在余杭、钱塘、萧山和建德等地,聚焦研发制造、应用服务、高低空融合等领域打造5个产业园。[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临空经济示范区管委会、杭实集团、市交投集团,相关区、县(市)政府]

3.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深入实施“尖兵、领雁”等重点研发攻关计划,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和首台套攻关。瞄准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eVTOL等整机研发,主控芯片、三电系统、中小微型发动机、机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飞行控制、低空反制、通信导航、监控管理、组网集群等核心系统,组织实施专利导航。推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双百千万”专项行动,支持科创平台、科技企业牵头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促进低空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到2027年,低空领域累计实施科技攻关项目不少于10个。[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区、县(市)政府]

4.打造高新高能创新载体。鼓励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浙江大学、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天目山实验室等一批高校和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低空前沿技术研究,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创建低空经济领域全省重点实验室,争取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杭州或在杭设立分实验室。到2027年,全市低空领域省级及以上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达5个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杭实集团,相关区、县(市)政府]

(二)夯实数实基建,完善低空交通运行网络

5.加快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开放共享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布局,构建分类分级的低空基础设施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国企带动、社会参与,在全市域范围内加快布局各类无人机起降场(点)、测试场、智能基站、安防监视点、气象观测站,建设eVTOL起降运营中心,布设5G-A立体化通感一体网络、卫星互联网等,满足各类低空新兴航空器的起降、停放、充电、飞行、作业等功能。至2027年,建成公共无人机起降场40个以上,末端无人机起降场(点)220个以上,试飞测试场3个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国资委、市经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国动办、市气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杭实集团、市交投集团、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通信运营商,各区、县(市)政府]

6.规划布局低空交通网络。构建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低空航路航线网络。通用航空配合全省构建“两横两纵”航路,依托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加快推进与省内其他城市互联互通。无人机按照“最优布点、复合利用、最大覆盖”原则,加快形成服务城际、城市、城乡的“干—支—末”低空航线网络,支撑载客、载货等低空业态快速发展。加快开展低空空域环境普查,数字化采集低空障碍物、电力管线等制图基础数据,为构建低空航路航线网和绘制目视飞行航图提供数据底座。至2027年,开通城市低空航线500条以上,城际低空航线3条以上。[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动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公安局、杭实集团、市交投集团、通信运营商、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各区、县(市)政府]

7.建设低空交通管理平台。按照管用分离原则,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低空交通管理平台。引入国有资本共同建设低空交通飞行服务平台,为低空用户提供空域航线申请、计划申报、通信导航、情报、气象等服务。建设低空交通监管平台,实现准入审批、过程监管等功能,与飞行服务平台、上级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信息数据动态传输,加强运行全过程监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气象局、市国资委、杭实集团,各区、县(市)政府]

(三)建立制度规范,提升低空交通保障能力

8.构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加强与军方、民航的沟通合作,建立军地民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统筹推进空域分级分类管理,逐步完善航空器低空适飞空域图。积极推动优化航线飞行计划申报审批环节,加快推进飞行计划“统一窗口、一站式”办理。(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动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数据资源局、杭实集团)

9.建立低空交通标准规范。加强空域规划、航线管理、飞行准入、运行保障等规则研究,加快制定杭州市低空航空器飞行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低空交通运行与管理。围绕低空新基建、航空器研发制造、有人机与无人机融合飞行等领域,支持政产学研用单位参与研究和制订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积极争取国家无人航空器适航审定、检验检测等机构落户杭州,推动无人航空器适航审定与测试本地化。[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国动办、市经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市)政府]

10.强化低空运行安全管控。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市级无人机公共安全管理平台,研究制定杭州市城市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办法。配合民航部门,做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登记、管制空域的划设等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管制空域的公告发布。落实管制空域地面警示标志设置和巡查等制度,加强防御反制手段,依法打击各种违规飞行行为,并建立健全低空飞行安全与应急处置机制,切实保障全市低空交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国动办、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区、县(市)政府]

(四)培育市场需求,拓展低空应用多元场景

11.搭建低空物流服务体系。充分利用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经验,全面开展低空物流场景应用。推进城际、城市无人机干线物流配送,加强中长距离低空物流配送能力,拓展枢纽快递转运、生鲜城际半日达等场景。推动开发物流中端场景应用,在城市内一、二级仓之间开展低空转运,实现市内快递2小时内送达;在山区、乡村等交通不便地区开展无人机支线配送应用。培育零售、餐饮、医疗物品等低空即时服务需求,加快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未来社区、产业园区、院校、公园、医院等场所开展无人机末端30分钟内即时配送。[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邮政管理局、杭实集团、市交投集团、萧山机场公司,各区、县(市)政府]

12.丰富低空文体旅消费业态。依托我市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及赛事、会展等文体旅资源,加快低空消费场景开发应用。深耕“低空+文旅”特色项目,培育低空游览、摄影、研学、表演等业态,支持举办建德航空飞行大会等低空产业展览活动,开展钱塘江、千岛湖等沿江沿湖低空观光体验游,培育低空旅游精品航线4条以上。培育“低空+体育”消费需求,加强滑翔伞飞行、通航飞行、无人机竞赛训练等基地建设,支持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等区域,打造无人机竞赛、高空跳伞、滑翔伞等低空体育“金名片”。[责任单位:市文广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国动办、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教育局、萧山机场公司,各区、县(市)政府]

13.创新低空城乡治理。支持公共服务行业根据业务开展需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无人机、直升机及其他低空航空器在国土资源勘察、生态治理、农林植保、气象干预、抢险救灾、电力巡线、管网巡查、港口巡检及城市治堵、城市治安等场景应用,形成30个以上城乡治理应用典型案例。完善“空中110”“空中120”“空中119”等应急体系建设,推进低空应急救援30分钟快速响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数据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建委、市卫健委、市国资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应急管理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杭实集团、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各区、县(市)政府]

14.探索潜在应用场景。持续挖掘各行业低空产品和服务的适用场景,每年评选并推广低空应用优秀案例。推动以 eVTOL为主的新兴航空器在城市空中交通的应用,探索城际飞行、空中摆渡、联程接驳、商务出行、空中通勤等城市空中交通场景,培育城市交通载人新业态。围绕建德航空小镇,打造通用航空与各类低空航空器融合运输场景。(责任单位:专班成员单位)

(五)开展试点示范,打造低空经济杭州样板

15.争创低空领域杭州试点。在深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及国家低空经济综合产业示范区等国家级试点,参与国家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综合运营试点省建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国动办、杭实集团、余杭区政府)

16.开展区县示范创建。鼓励低空经济产业基础好、发展意愿强的区、县(市),积极申报创建省级示范,在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场景应用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和发展模式,共同助力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相关区、县(市)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的低空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统筹全市低空经济发展。组建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的工作专班,设置一办六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日常工作,专班内设立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场景应用、试点争创和政策要素保障等6个工作小组,组长单位由相关市直部门担任,按照工作职责牵头负责对应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专班成员单位)

(二)加强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民航发展基金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用好省级低空经济发展政策,集成制定全市低空经济发展专项支持政策,强化资金、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低空经济产业统计监测体系等,持续营造良好发展生态。[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委人才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委金融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社局、市统计局、市国资委、杭实集团,区、县(市)政府]

(三)建立推进机制。围绕低空经济总体发展目标,实行任务清单化,逐年进行分解落实。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等“三张清单”,将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到最小单元,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建立健全工作例会、任务晾晒、协调推进、督查考核等机制。(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专班各成员单位)

(四)加大智库支撑。组建杭州市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吸纳知名高校、重点研究机构、链主企业共同参与,为杭州制定低空经济发展相关规划、政策和制度规则提供战略性、全局性、专业性、权威性决策支持,助力我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 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杭实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