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作战--无人机三种平台发射方式引领战场革命
无人机和有人机的起飞方式有着很大不同,有人驾驶的固定翼飞机几乎都是通过在跑道上长距离滑跑获得足够的升力后才能起飞,而无人机则不同,其发射方式众多,不同尺寸的无人机有手抛、机载投放、车载发射、弹射、火箭助推等多种发射方式。其中,空射、炮射和潜射无人机越来越受战场青睐,成为战场革命的引领者。
一、空射无人机改变空中作战模式
空射无人机是指主要由有人或无人空中载机平台挂载并实施空中发射的一类无人机,可携带红外/光电雷达、电子战系统等载荷,抵近敌防区执行预警侦察、通信中继、火力打击、电子战、诱饵敌雷达开机等作战任务,极大提高了空中任务安全性。如2020 年1月17日,美国戴内提克斯公司宣布X-61A“小精灵”空中发射/回收集群无人机已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该型无人机由一架美国TBM公司的C-130A运输机载飞并发射,然后持续飞行了1小时41分钟;俄罗斯 “闪电”蜂群无人机,可由伊尔-76飞机载飞并发射,采用折叠机翼和V型尾翼布局,装配喷气式发动机,机长1.5m,翼展1.2m,巡航速度600- 700km/h,有效载重约5-7kg,可向需要的地区大规模投掷执行任务。
分析认为,随着人工智能、飞控导航、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空中作战装备能力提升,空战任务谱系日益完善,空射无人机使现代空战无人机装备运用形式不断拓展,加速推动无人化智能化战争时代到来;基于空射作战无人机的新型有人——无人编组协同空战样式,简化对战场指挥控制的要求,敏捷响应战场态势,助力实现有人机、无人机和中程空空导弹组成的多杀伤路径、多交战目标、多运行模式的新型空中交战概念。
二、炮射无人机引发战场方式变革
炮射无人机是为满足未来战争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无人驾驶飞行器,由各类火炮、火箭炮等发射,能在目标区上方执行侦察与毁伤评估、精确打击、通信中继、目标指示等各种作战任务。如美国研制的“快看”炮射无人侦察机,可在距离发射点50公里目标区域内进行巡逻飞行,可根据GPS导航系统在10分钟内到达目标区域上方,巡飞时间长达30分钟,并实时将采集图像传输回作战指挥中心。如美国海军研制的前沿空中支援弹药(FASM),可由127毫米或155毫米舰炮发射,对目标监视时间可长达3小时,还可向8个目标释放至少8枚弹头,可进一步提高水上特种作战能力,同时降低水面火力支援费用;俄罗斯的R-90炮射无人侦察机可由“旋风”300毫米多管火箭炮发射,射程可达70公里,持续飞行时间30分钟,可由指挥车根据结果判断目标种类并校正射击诸元,直接对侦察目标开展远程火力打击。
分析认为,炮射无人机的出现,将带来未来远程炮兵作战的革命性变化。据估算,通过采用炮射无人机引导火力打击,将至少可以节省25%的弹药消耗。同时,借助多管火箭炮同时发射多枚炮射无人机,在最短时间内将其投送至战场最大纵深处,不仅可保证对敌重要目标的精确侦察,更可用于保障其他兵种和武器作战,为联合一体作战提供技术基础。
三、潜射无人机引发潜艇作战方式变革
潜射无人机是由潜艇携带,可通过鱼雷发射管、导弹发射筒等通用装置,或其他专用装置发射,承担侦察预警、目标定位、中继制导、战果评估、干扰攻击等作战任务的无人机。如美国 “黑翼”潜射无人机是一种侦察和通信中继无人机,可由美军现役各型水下平台,包括无人潜航器等发射,巡航速度80km/h~160km/h, 航时间约1小时,可执行战场侦察、对潜通信等任务,增强潜艇部队的态势感知能力,为潜艇防空作战和反潜作战提供新思路;以色列 “鹰鸮”-103的潜射无人机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封装型无人机”,能够在30米至50米的水下进行发射,离开潜艇后,可在海面上休眠24小时后再升空,还能在空中悬停,不仅能够担负情报收集任务,必要时还可作为巡飞弹药,或为潜艇和其他水下平台的加密通信建立跨域连接。
分析认为,潜艇无人机的出现,有效弥补了潜望镜无法大范围准确感知战场环境的短板,弥补对空作战能力不足,在更远距离更早发现反潜飞机,为潜艇规避和准备作战留出时间,甚至可引导潜艇发射潜空导弹,改变昔日空中反潜“一边倒”态势。